跟着《阵地》游桂林!多条精品路线带你走过桂林的峥嵘岁月
当《阵地》里冯绍峰饰演的角色在电报前叩问使命,当王丽坤演绎的文人在灯下疾书檄文,屏幕外的我们早已被 1938-1944 年桂林文化抗战的烽火岁月点燃热血。这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抗战大剧,不仅让桂林文化抗战的历史走进大众视野,更让剧中那些真实存在的红色地
当《阵地》里冯绍峰饰演的角色在电报前叩问使命,当王丽坤演绎的文人在灯下疾书檄文,屏幕外的我们早已被 1938-1944 年桂林文化抗战的烽火岁月点燃热血。这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抗战大剧,不仅让桂林文化抗战的历史走进大众视野,更让剧中那些真实存在的红色地
当我们将目光从荧屏上的《阵地》转移,投向八十多年前的桂林城,便会发现,李克农在此度过的两年多时间里,其斗争的复杂性与传奇性,远比任何戏剧都更为精彩。这是一段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,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杰出的情报工作者,在桂林这片热土上,以超凡的智慧与胆识,
2025年的金秋,中国电视荧屏被一部名为《阵地》的文化抗战剧点燃。这部聚焦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人以笔为剑、以墨为锋、以字为刃的电视剧,如燎原烈火,自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便创下收视率破3%的佳绩,被观众誉为“2025年最具文化气息的抗战剧王炸”。在围绕该剧剧情、表演和
时下电视剧《阵地》正在央视热播,该剧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剧目,以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”与“文化抗战”为主线,采用双核叙事与群像塑造手法,再现《救亡日报》创刊等众多文化事件,集中刻画了夏衍、郭沫若等几十位中国现当代熠熠生辉的文
首部聚焦桂林文化抗战群体的电视剧《阵地》登陆央视综合频道,并在爱奇艺、腾讯、优酷同步播出。该剧由导演高希希操刀,钱林森担任编剧,冯绍峰、李晨、徐璐、王丽坤、王劲松特、张博等领衔主演。《阵地》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背景,讲述1938至1944年期间,郭沫若、夏衍、
当历史课本上的铅字化作荧屏上会呼吸的血肉,当郭沫若的豪饮与夏衍的皱眉成为朋友圈热议的表情包,《阵地》完成了一场惊人的文化破壁——这部央视热播剧用镜头语言解冻了被教科书固化的文化巨匠,让他们从纪念碑上走下来,成为会为稿费发愁、会因家庭矛盾苦恼的鲜活个体。导演高希
近日,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《阵地》播出,这部剧聚焦抗日战争时期以桂林为大本营的文化抗战运动,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。
当荧幕上的炮火硝烟渐成抗战剧标配时,《阵地》以一场特殊的"纸弹攻势"撕开历史裂缝。导演高希希将镜头对准1938-1944年的桂林,这里汇聚着郭沫若、夏衍等近两百位文化巨匠,他们用钢笔代替步枪,以报纸构筑战壕,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"文明保卫战
桂林山水间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打响。央视播出的《阵地》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,将8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烽火中的文化坚守娓娓道来,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精神图景。
近日,由我执导的电视剧《阵地》播出了。接手《阵地》这部作品,源于我对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的深切敬意。这部剧聚焦抗日战争时期以桂林为大本营的文化抗战运动,讲述周恩来、李克农等共产党人如何团结郭沫若、夏衍、茅盾等近200位文化名人,以笔为枪、以墨为弹,在硝烟之外构
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值此特殊历史节点,由高希希执导的抗战电视剧《阵地》,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。该剧以1938年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为核心叙事线索,不同于正面战场激烈鏖战的叙事方式,全景式呈现了夏衍、郭沫若等文
“一部是抗战剧,一部是谍战剧,两部完全不一样的题材,有什么可比性呢?”
快门脆响刺破硝烟——镜头里,是爱人赴死冲锋的背影;镜头外,是她指尖定格的赤诚,更是藏在心底不敢言说的牵挂......循着虚拟人物任素宁日记里的滚烫心事,踏入电视剧《阵地》的烽火长卷,看军人以命护山河、记者忍痛留真章,品悟战火交织的家国与深情!
文化抗战剧《阵地》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。该剧由高希希执导,首次将镜头对准抗战时期以桂林为中心的文化抗战运动,展现郭沫若、夏衍、田汉等近两百位文化巨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以笔为枪、以墨为弹,在文化战场上筑起一座精神文化长城的壮阔历史。近日,高希希导演接受媒体采
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战争剧将几代人的选择摆在明亮的客厅,观众被一个问题钩住:血脉与信念,哪一个更沉重?
日本侵略者借助战争摧毁了文化人士对和平的憧憬,“不愿做奴隶的人们”唯有挺身而出展开抗争。
“记住了,这是我们的家!是祖先传给我们的家!”舞台上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声喊道。他的话语铿锵有力,直抵人心。面对日军的侵略,家里的老宅被汉奸侵占,这位朴素的中国老人发自肺腑地喊出广大民众的心声。顿时,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,观众们在强烈的共鸣中流下感动的泪水…
当炮火撕裂山河,有这样一群战士,以笔为枪,以文铸盾。电视剧《阵地》将镜头对准1938至1944年的桂林,首次全景铺开那段被铭刻在历史深处的文化抗战史诗,让观众看见硝烟之外另一条战线的壮阔与悲壮 。
一阵阵急促的警报声在桂林上空响起,市民们仓皇奔走、四处躲避。而在城内文昌胡同的一间房内,音乐家张曙正在伏案疾书,他为抗战而作的一首新歌《负伤战士歌》刚刚赶写完成,初稿还需要打磨修改。随着耳边的警报声越来越急促,妻子催促他到防空洞躲避,他却全身心沉浸在写作中,直
电视剧《阵地》,像这种主旋律的电视剧,一般情况下角色都比较脸谱化。